开源与创新——有关Ninesigma的运作模式

我第一次接触Ninesigma的开放创新(open innovation)是通过网上多次转发的一个RFP,说一个不能透露名字的公司对改进卡尔曼滤波有兴趣,希望能有人提出改进算法,力求对现有车辆安全与稳定性控制模块有帮助,并能满足微处理器实时性的要求。我写了一个简短的研究与算法实现描述,然后按照Ninesigma提供的模板提交了,感觉比写州里的小型基金申请书还简单。没想到不久后真有一个欧洲的公司来联系,说有43个机构或个人提交了申请书,最后选择了4家希望能在6个月里做个简单评测,而我是其中之一。但是,该公司要求我签NDA,然后它的技术负责人才会提供测试代码和例子,6个月后所有参加测试的人里会选出最好的solution给予8000欧元奖励,并提供第二阶段合作的机会。说实话,这个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对非线性滤波很在行,而且给出的测试例子里,有些很难通过改进自适应滤波算法解决个别状态估计发散的问题。我觉得问题很挑战,就算白给这个公司打工也没关系,经过若干周末的调试,终于把状态估计发散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对测试过程里模型本身的问题毫无办法。有趣的是,提交算法后,对方很久都没有关于评测结果的回复,我不知道其他人都做了哪些工作,滤波效果如何,算法复杂性如何比较。最后据技术负责人说,他推荐了我的算法,但是在进一步评测中发现问题,该公司没有选任何一家进入Phase II。这个结果对我多少有些失望,特别是该公司不能透露更多的技术细节,甚至我所做的算法改进工作也很难写成论文发表。尤其让我不解的是,该公司不愿直接与我进行技术转让方面的合作,而必须通过Ninesigma作为中介,整个过程并不透明,似乎该公司不希望我对滤波算法的改进拥有任何知识产权。这不由得让我怀疑Ninesigma所宣扬的开源与创新理念在实际实施中可能有很大偏差。我个人不介意无偿把我提供的算法推向实用,但是整个研发评价过程和资助决定如此不透明,我怎能不怀疑通过所谓RFP找到的竞争者全都在免费为这家公司做产品预研测试呢?更让我失望的是,我之后提交的另一个申请书连个评审状态更新都没有,Ninesigma网站改版后我连自己注册的信息和曾经写的proposal都找不到了。由此联想到开源的理念虽好,但是要保证能快速收集到创新的想法,作为中介公司的口碑非常重要,我以后是不会再在Ninesigma的RFP上浪费时间了。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News and politics. Bookmark the permalink.

5 Responses to 开源与创新——有关Ninesigma的运作模式

  1. thrashnblues says:

    所写的算法还有没有文档可以分享一下?我以前用KF当过工具,想进一步了解一下

  2. acezcq says:

    请问8000欧元的奖励Ninesigma最后落实了吗?我最近也收到Ninesigma的一封邮件要求帮助一家世界500强公司解决一个材料问题。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