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News and politics

千里奔袭为签证

申请去西班牙的申根签证是最麻烦的:不能预约,必须亲人去修斯敦的西班牙领事馆申请,该领馆只在9点至中午1点受理签证申请,人多时也不发号,排队全凭自觉。申请材料必须自己复印一份,申请费必须82元现金整,想多给也不行(一个好像是拉托维亚的金发MM因为凑不到82整就着急上火地想跟我换20元,差点零头她也不在乎),雇主出具的工作证明必须经过公证,而且要写有年薪(也不怕说侵犯个人隐私),机票和旅馆必须确认预定,银行最近三个月的账单必须显示和家庭住址一致,等等。总之,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对不起,您白跑一趟,即使当天能把新材料补充齐全,领馆也不保证能在关门前受理。最夸张的是材料交上去后,要等将近一个小时才收集申请人的指纹,而且当天不能得到指纹比对的结果。签证处理时间为7-10个工作日,我不但得提供回邮信封填写好地址,而且要签字同意护照在回邮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领事馆概不负责。 以前去其他申根国家签证都没这么夸张:早上不到4点起来开往修斯敦,一路狂奔,到10号高速接59南刚好赶上早上上班高峰堵车,幸好过了修斯敦市中心车流总算能慢慢挪动了,终于在9点半到了西班牙领事馆。我材料准备得还算周全,没有象排我前面的一个韩国籍德州农机大学的教授那样因为材料问题和领馆小妞争论不休(最终他的签证申请也没有被受理),可等我取完指纹已经是午饭时间了。因为百利大道修路,我没找到最大的中国超市,就在统一广场附近的金殿喝早茶。不怕被当托,我觉得这家早茶的份量是国内类似餐馆的一倍。我点了虾肠粉、桂林马蹄糕、小笼包、烧鸭河粉等多个特色早茶小吃,发现根本吃不完,结账一看才不到20,还没有税,一边打包带回当晚餐一边想,德州人民怎么这么幸福呢? 往回开开始觉得累,限速75的高速路上大货车都开80左右,还不停换道超车,我老老实实开在右道却总有大货车从后面顶我,一看,原来前面一个老爷车慢慢悠悠才开65,左边一个运油的车还偏不让你换道。进入德州乡村车流刚跑起来,忽然发现前方大量的车在并道减速,估计出车祸了,我一看油表指示,觉得与其在路上堵着,不如先到出口加油站加满油。炎炎烈日下,我正思忖该加哪种油,忽然一金发美女持摄像机朝我走来。“我是CBS本地电视台的记者,请问你是哪里人?你对德州高速上经常发生的卡车事故怎么看?”我说,你们应该把路拓宽,再加一条车道。这一堵车我天黑都不一定能回新奥尔良了。美女记者告诉我,沿着辅路一直开,到下一个口上10号路,就可以避开堵车路段了。还是德州乡村好,公路多不怕堵,为什么别人都没有这么开呢?终于在天黑前到家,稍事休息,把中午没吃完的早茶小点消灭光了。这日行740英里的壮举我在2007年之后就再没干过,也是Volvo给力,在高速上跑出超过35mpg的纪录,让我激动得附图一张——信不信由你。

Posted in News and politics | Leave a comment

岁月流痕

这个题目被不少人用过,我能够回忆起的是大二时班上的才女成瑶在我们自己编的刊物《初航》中写过的一部短篇小说,视角从多年后男女主人公慨叹错过当年青涩的恋情写起,在那个年纪她能有如此感触,骨子里和张爱玲的《金锁记》是相通的。而我在这个敏感的日子慨然回望,25年前那场风波不迟不早地在我对国家、对自己的前程充满幻想的高中时代扑面而来,无疑庆幸自己没有被卷入、被禁言;当一个对还原历史真实有兴趣的浙大学子同我聊起这个话题,我选择避开的同时劝他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科研项目,而我终会在自己的自留地写点什么,等待他能够翻墙不留痕迹或者不用翻墙的时候前来阅读。 有人说,平反只是时间问题。然而时间也可以把平反的对象搞得面目模糊、让平反的理由失去社会基础、平反对当下乃至未来中国的影响意义不明。如果说刘和珍这个名字因着鲁迅的文章流传久远,而学生运动的诉求也因着事件的社会影响写进了我们的历史书和语文课本,那么我们可以想见的是,多年以后,人们阅读历史的兴趣更多地会从文人作品的典型事例中筛选。可惜1990年代至今海内外的华语作家中再没出可以和鲁迅比肩的人物,不论他得不得诺贝尔文学奖。由此,我对真实记录下在89学运中某些因着理想和政治诉求而失去生命的学生个体不抱太大希望,更不用说期待哪位有影响力的作家基于人类的良心写下堪比《纪念刘和珍君》的文字。在25年后的今天,我们无法象当年给右派平反那样去追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让现在的国家领导人替已经作古的当年一把手作出哪怕是道歉的姿态都显得滑稽,更不用说我接触到的浙大学子里多数人根本不认为当年政府的镇压有什么错误。当年的学运领袖可以褪变为商人、流亡海外的民运分子,由他们代表那些被迫害的普通市民和学生提出名义或物质上的补偿,很难得到当下民众的认同,更何况他们缺少同政府谈判的资本,甚至已经基本放弃为学运正名的努力。而其他有组织的纪念活动很难不被解读成一种政治攻击另一种政治的工具(洪峰《和平年代》)。我对平反或者给学运正名是非常悲观的,因为它和之前的文革对知识分子的长期迫害不具任何可比性。文革把中国经济带到了崩溃的边缘,而89学运之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尽管老百姓抱怨腐败加剧、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但依然对执政党抱有期望,也相信和谐稳定发展经济才是解决中国社会各种问题的关键。当下各种所谓公共知识分子(不管被划为五毛还是美分)借对学运的纪念夹带私货,希望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政策指手画脚,借以提高其知名度,在我看来是比25年前煽动学生坚守广场自己见势不妙就开溜还要下作的行为。学运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有限的言论自由被刚有些话语权的公知滥用,造成真正有见地的文章不是被墙就是被信息垃圾淹没。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想内心深处还是不愿年轻时渴望改变中国的理想被如今犬儒盛行的拜金社会所同化,所以方舟子把他当年写下的诗句放在个人微博置顶纪念(握紧我的手/让我的图腾烙在你的手上/请传递这一把火 直到/百年之后 我所有绝望的嘶叫凝固)。记得在读博时看一个电视剧,叫《一年又一年》,里面有意跳过了1989年发生的重要事件,不过剧情倒也连贯。我觉得每个从自己的经历里能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的知识分子所能做的,应该是为缺少的那一集尽可能地添补些素材,让年轻一代能够更加准确地解读这一复杂的政治事件。 说到言论自由,我感觉现在比25年前似乎进步很多,可是新的问题也不少。也许是敏感时期,facebook, youtube, wordpress, xys, mitbbs, huaren, wenxuecity等网站在国内一概上不了,gmail登陆要将近一分钟,google doc, photos等其他工具都用不了,连我想访问的学术网站isif.org, phmsociety.org居然都被墙了,可是科学网还有新浪、搜狐的微博都有敏感尺度颇大的文章能发出来。看来信息过滤技术的研究成果还很难推向实用。出国前,我喜欢的作家作品大多数是在《收获》上读的,所以到杭州就买了最新一期的《收获》,可是里面的中短篇小说读来全然不是味道,开篇《斧头剁了自己的柄》把讨债的故事写得象今古传奇,而当年先锋派作家格非居然在阐释他对《金瓶梅》的研读,我怀疑《收获》的办刊风格和审稿品位完全变了,如同《我们象葵花》曾经让我对《收获》充满期待,我现在更多地期待自媒体和互联网等技术的进步能让好作品通过更加方便的渠道展示出来。岁月也让我感慨曾经导出《活着》的张艺谋,如今也拍精致的伤痕影片《归来》并动用各种主流媒体大肆宣传,影片在国内不但不被禁反而有票房也有大量影评人叫好,据说感动得斯皮尔博格热泪盈眶。除去技术和商业的因素,我觉得《归来》显得很有节制,而且是从个人视角反映反右和文革对知识分子的摧残,但不了解历史的人很难体会许多镜头的深层寓意。也许等第六或者第七代导演也能拍出以个人视角张扬学运中理想主义情结的作品(不是象被禁的《颐和园》那样拿学运当背景),对象我这样渐渐老去的非公知来说即是最好的纪念了。

Posted in News and politics, 新闻与政治 | 1 Comment

鸽子又来我家后院做窝了

对比一年前的照片,简直象是同一只鸟。不过这次只看到孵出一只小鸽子。 (最近)                                                                      (一年前)

Posted in News and politics | Leave a comment

十年

收到教职员工年度庆祝活动的邀请,才意识到我已经在新奥尔良大学工作超过十年了。这个系,这个学校,这个城市伴随我从而立走过不惑之年,最初的新鲜感早没有了,剩下的除了生活的惯性,还能支撑我继续待下去的部分原因也许就是这里特有的悠闲而又不失情趣的各种吃喝玩乐。

Posted in News and politics | Leave a comment

停电也能影响比赛?

超级碗职业橄榄球赛在我们新奥尔良的大圆顶体育馆举行,我请了同事和朋友来家里边吃饺子边看比赛。由于三藩和巴尔地摩都不是我们特别喜欢的球队,所以看比赛非常轻松,只关心进攻、防守的战术,并猜测下一次四分位是传还是跑。赛前我们都倾向于让巴尔地摩夺冠,一来为R Lewis退役划上圆满句点,二来给AFC冠军增加夺超级碗的次数,保证NFC和AFC碗数均衡,三来去年三藩49人最后关头把我们圣人队打败,让我们没法喜欢这个以跑为主的球队。比赛上半场巴尔地摩21:6领先,下半场一开场巴尔地摩就接球跑出个触地得分,28:6,我觉得后面比赛似乎都不用看了。正当我们慢慢享用晚餐时,忽然看到电视转播说体育馆停电了,比赛暂停,这下我们更可以安心吃饺子了。谁也没想到,来电后三藩的进攻忽然找到感觉,连续两个触地得分一下把比分拉近。从欣赏比赛的角度来说,真该感谢停电,不管电力故障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它的直接后果是超级碗归属的悬念一直保留到第四节比赛结束前三藩的最后一次进攻。令人意外的是,三藩在红区有四次机会都未能得分,关键时刻四分位竟然没能发挥他擅长的跑攻,仓促出手传球葬送了最后赢得比赛的机会。我在Entergy的朋友第一时间在脸书发布消息说大圆顶体育馆的供电没有问题,那么故障只能是体育馆内部设施的问题,且不说这么戏剧性的停电事件给电视直播带来多大影响,能靠停电影响比赛走势的超级碗比赛恐怕历史上也没出现过几回,这也算帮新奥尔良打响知名度吧。

Posted in News and politics | Leave a comment

微博、社交网络以及研究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我最近回国才听说微博很火,而自己对微博有限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以方舟子为代表的一批微博草根持续将近一年对韩寒代笔事件的揭露和剖析。如今连何毓琦教授都关注自媒体在中国的政治影响和对言论自由的推动,看来微博在中国作为信息发布和交互的工具比在美国要重要得多。我比较关心一些知名的科研工作者如何通过博客、社交网络等渠道扩大研究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一个有意思的研究课题是在复杂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如何通过只与相邻节点的交流而最终达成共识。我自己比较困惑的是,想从社交网络中发掘热点话题和科学界的基本共识,难度还是满大的,我很难给出比较客观的机器学习算法,让我能够自动跟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筛选出有价值的文章。比如,我对程代展教授在控制领域的工作不大了解,但他的《昨夜无眠》等博文一出,立刻引发大量关于如何培育博士人才的讨论,而这里面哪些文章值得认真咀嚼其实我并没有很好的方法做信息收集和过滤。我本人更同情处于弱势的程老师的学生,但这不是我或者程教授发贴的主旨,我倒是希望有人能给我提供些如何利用微博和社交网络普及科研工作和扩大社会影响的思路。

Posted in News and politics | Leave a comment

开源与创新——有关Ninesigma的运作模式

我第一次接触Ninesigma的开放创新(open innovation)是通过网上多次转发的一个RFP,说一个不能透露名字的公司对改进卡尔曼滤波有兴趣,希望能有人提出改进算法,力求对现有车辆安全与稳定性控制模块有帮助,并能满足微处理器实时性的要求。我写了一个简短的研究与算法实现描述,然后按照Ninesigma提供的模板提交了,感觉比写州里的小型基金申请书还简单。没想到不久后真有一个欧洲的公司来联系,说有43个机构或个人提交了申请书,最后选择了4家希望能在6个月里做个简单评测,而我是其中之一。但是,该公司要求我签NDA,然后它的技术负责人才会提供测试代码和例子,6个月后所有参加测试的人里会选出最好的solution给予8000欧元奖励,并提供第二阶段合作的机会。说实话,这个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对非线性滤波很在行,而且给出的测试例子里,有些很难通过改进自适应滤波算法解决个别状态估计发散的问题。我觉得问题很挑战,就算白给这个公司打工也没关系,经过若干周末的调试,终于把状态估计发散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对测试过程里模型本身的问题毫无办法。有趣的是,提交算法后,对方很久都没有关于评测结果的回复,我不知道其他人都做了哪些工作,滤波效果如何,算法复杂性如何比较。最后据技术负责人说,他推荐了我的算法,但是在进一步评测中发现问题,该公司没有选任何一家进入Phase II。这个结果对我多少有些失望,特别是该公司不能透露更多的技术细节,甚至我所做的算法改进工作也很难写成论文发表。尤其让我不解的是,该公司不愿直接与我进行技术转让方面的合作,而必须通过Ninesigma作为中介,整个过程并不透明,似乎该公司不希望我对滤波算法的改进拥有任何知识产权。这不由得让我怀疑Ninesigma所宣扬的开源与创新理念在实际实施中可能有很大偏差。我个人不介意无偿把我提供的算法推向实用,但是整个研发评价过程和资助决定如此不透明,我怎能不怀疑通过所谓RFP找到的竞争者全都在免费为这家公司做产品预研测试呢?更让我失望的是,我之后提交的另一个申请书连个评审状态更新都没有,Ninesigma网站改版后我连自己注册的信息和曾经写的proposal都找不到了。由此联想到开源的理念虽好,但是要保证能快速收集到创新的想法,作为中介公司的口碑非常重要,我以后是不会再在Ninesigma的RFP上浪费时间了。

Posted in News and politics | 5 Comments

去新加坡信息融合年会感觉吃的真不错

很久没吃得这么过瘾了——从海南鸡饭和叻砂(Laksa)到榨火龙果、杨桃汁和新鲜的毛丹,即便在大食代尝一小碗炒萝卜糕也别有风味。新加坡有很多热带水果、小吃、甜点、涮各种串烧海鲜的大排档,美食品种多得惊人,各国风味的店家遍布地下商城。会议晚宴居然上了八道菜,还吃到了鲍鱼,真是我参加过的会议里晚宴最丰盛的一届。

Posted in Food and drink, News and politics | Leave a comment

See the new born

It is amazing to observe on a daily basis that two eggs turned into two little birds in less than two weeks where the careful mother kept busy hatching and fetching food. Anyone knows the name of this bird?

Posted in News and politics | Leave a comment

The roller-coaster ride of AMR

After my limit order (set immediately after the purchase) was executed, AMR jumped up high in two days from 0.4 to 1.19! What an opportunity that I missed.  12/05/11   Sold   10,000 of AMR @ $0.3999 (Order #333) 3,988.93  11/30/11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News and politics | Leave a comment